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和幸福。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那时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围绕这个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即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还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史。
重要历史事件有:
1、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侵略中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攻占中国首都北京(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次占领中国首都),并且火烧了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了实现霸占亚洲的计划,于1894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成的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法德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于1900年在天津大沽登陆,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5、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炮击我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6、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7—1945)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历史规律: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探索不同的近代化救国道路,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它的进程。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对外来挑战的一种被迫应战,器物上感觉不足了,于是开始了洋务运动;制度上感觉不足了,于是开始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现思想文化上也不行,于是又开始了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前后不同事件间虽有继承也有发展,但完全是反着西方近代化的进程开展的,不是按照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循序来完成的。这都源于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和西方列强势力顽固地阻碍着它的进程。这就是规律。所以中国近代化注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层层推进、急速深入、由表及里。
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
1、起止年代:1840年鸦片战争(开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统治中国的政府: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国民政府时期
4、中国近代史的线索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一、分期: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分界线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
整个近代史经历了以下政府
1晚清政府(1840—1912年)
2中华民国政府(1912—1949年):包括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4)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
1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4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地加深了,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6戊戌变法(1898年):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义和团运动(1899—1900):农民爱国反帝运动,具有盲目排外色彩。
9辛亥革命(1911):最终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
1.五四运动(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最低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3.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7月15日):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建立;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共产党方面: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三湾改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古田会议;先后进行五次反围剿。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长征(1934.10—1936年10月):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渡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发表了《八一宣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并于1935年12月9日,组织一二九运动。积极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党方面:二次北伐;1928东北易帜;1930年5—10月中原大战:从1930年开始,先后对红军进行五次大规模围剿;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日本方面: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一二八事变(1932),华北事变(1935),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1937)。
5.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1)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2)两条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3)正面战场的会战(国民党):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是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4)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百团大战(1940年)等。
6.解放战争时期:(1946.6—1949年)
(1)国民党:发动内战,先后进行了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2)共产党: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主要矛盾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矛盾: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矛盾:
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总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