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写字,而是思考

来源:知识厨师

写作,不是写字,而是思考。

文字只是思维的外显。思考模糊,文章肯定含混;思考条理清晰,文章必定井然有序;思考深刻透彻,文章必然一针见血,给人拨开云雾见天地之感。

而且,作者需要把网状的思想,用树状的语法表达,再用线性的文字去呈现。

这必然要求:

首先,思考得足够清晰、准确;思考含混不清,内容必定凌乱不堪;

其次,语法得足够简洁、易懂;语法条理模糊,内容无法有效组织;

然后,文字得足够准确、贴切;文字乱搭错配,内容不能准确呈现。

归根结底,写作的前提是思考。

至于写,不过是用文字呈现思考罢了。

思考,涉及因素多,且关系复杂,甚至非常抽象;但好在还是有章可循的。

思考,大致有四个工具:定义、分类、比较、因果。

思考从定义开始,定义清晰才能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才能有效比较,决策需考虑因果关系。

比如,买车。

首先,定义用车需求;其次,将车型合理分类;然后,比较竞品;决策时考虑因果关系。

可以用这套流程作出选择。

首先,清晰定义。足够小,便于上下班通勤、市区买菜接娃代步的新能源车。

其次,合理分类。能源形式、品牌、价格、空间、车型,筛选符合定义的车辆。

然后,有效对比。权重分配,每个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及占比;对竞品车型的每个因素进行打分,求得总分,答案呼之欲出。

对比时,有人对品牌尤为感冒,有些对价格十分敏感,有些对造型特别在意;判断标准各不相同,但本质一样,需要对各个因素的权重有一个定性。

这套“思考工具”,同样可以运用在写作中。

首先,定义“主题”。

定义足够清晰准确,才能依据“主题”精准收集素材。比如,如何处理职场人际关系,与初入职场的新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两者的侧重点肯定有所不同。

其次,合理分类。

根据“主题”,罗列所有能想到的话题。

可自己想,亦可与他人碰撞,还可以搜索,甚至可以借助AI等工具;全方位、多渠道,以保证足够的发散。

再分门别类,这时会发现很多话题其实是同一话题,或同属于某个话题,亦或是从属于某个话题的子话题。

如此这般,经过一次“扩张”和“收缩”,再给话题提炼关键词。

然后,有效比较。

权重思维,在关键节点下功夫,与屎上雕花,成效自然不同。犹如打蛇要打七寸,又如牵牛要牵牛鼻子。

写作,亦复如是。

凡事都可以分为4个部分:必须有、应该有、可以有、不能有。

将“话题”按重要性排序,并打上标签;

打标签过程中,总会发现很多之前觉得需要保留的话题其实可以打上“不能有”的标签——删除;

接下来,从“必须有”开始写,一直写到“应该有”;至于要不要写“可以有”,就看精力是否允许了。

最后,因果关系。

梳理话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相应话题“为什么在一起”以及“怎么在一起”,想清楚写明白。相当于用逻辑线将一颗颗珍珠串成项链,且串的别致,甚至出彩。

到了这一步,内容的基础逻辑框架呼之欲出;

接下来,无非是逐步往里填充细节内容罢了。犹如建房子,先搭基础框架,再搞内部装潢。

定义,决定收集哪些话题?

分类,话题如何分门别类?

比较,哪些话题更重要?

因果,这些话题为什么在一起,以及怎么在一起?

归根结底,写作是解决“在一起”的问题。

what,哪些话题在一起?

why,为什么在一起?

how,怎么在一起?

思考清楚,自然写的明白。

给TA赞助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助
写作方法论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2025-1-6 11:04:06

写作方法论

跟着大秘从“五个方面”入手修改材料

2025-1-6 11:09: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