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打死也不会告诉你,讲话稿想要做到“深入浅出”,就要抓好“三个字”:高、实、简。
一、“高”是讲话稿的灵魂所在。
立意高,方能站得高、看得远,为听众指引方向。讲话稿不应局限于琐碎的事务描述,而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紧扣时代主题和发展大势。
比如,在企业发展的动员会上,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前的销售额和利润,更要将目光投向行业的未来趋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定位。
这样的立意能让听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明确的指引,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有了灯塔的照耀。高立意的讲话稿能够激发听众内心深处的激情和使命感,促使他们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进。
二、“实”是讲话稿的根基。
深入实地调研是写出实在内容的必经之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讲话稿如果脱离实际,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撰写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和问题。
比如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讲话稿中,要对民生问题有真实的反馈,从教育资源的分配到医疗保障的落实,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案例都要真实可靠。
只有这样,讲话稿中的措施和建议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让听众感受到这是一份贴近他们生活、为他们利益着想的发言,从而增强听众对内容的认同感。
三、“简”是讲话稿的魅力所在。
用词不诘屈聱牙,形式通俗易懂,才能让讲话稿真正走入听众的心里。讲话稿不是学术论文,不需要华丽晦涩的辞藻。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能够迅速传达核心思想。
就像给普通工人讲解安全生产知识,要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把复杂的安全规程讲得简单易懂。
通俗易懂的讲话稿可以打破知识和理解的壁垒,让不同层次的听众都能轻松接受,进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使讲话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把握好“高”“实”“简”这三个字,讲话稿就能摆脱平淡与枯燥,成为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佳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用责任担当拉好弓,射好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走深走实,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