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一课”是否可以算作主题党日活动?

一、核心概念与依据

1. “三会一课”的定义与功能

“三会一课”是党的基层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包括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其核心功能在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保障党组织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政策依据: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十条明确规定:党支部党员大会是党支部的议事决策机构,由全体党员参加,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党支部委员会会议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

党课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形式,需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内容需结合党员思想实际和党的中心工作。

2. 主题党日的定义与要求

主题党日是基层党组织每月固定一天开展的集中性活动,强调主题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政策依据: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第十七条指出:党支部应当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贴近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

中组部相关文件明确要求主题党日需“突出政治功能,避免娱乐化、形式化”。

二、“三会一课”与主题党日的关系

1. 制度定位的差异性

“三会一课”:

功能定位:基础组织生活制度,侧重党内事务管理

形式要求:固定会议(讨论、学习、决策)

频次规定:按季度/月刚性执行(如支委会每月一次)

内容侧重点:理论学习、民主议事、党员发展等

主题党日:

功能定位:创新性活动载体,强化党员身份认同

形式要求:多样化实践(志愿服务、红色教育等)

频次规定:每月固定1天开展

内容侧重点:主题实践、思想教育、服务群众等

二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不同制度设计,功能互补但不可简单等同。

2. 允许部分融合的条件

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第十条,主题党日可与“三会一课”统筹安排,例如将党课或支部大会融入主题党日中,但需明确区分属性并记录。

案例:

正向:某支部在“七一”主题党日中安排“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现场党课”,既完成党课任务,又增强活动感染力。

问题:将党小组会直接记为主题党日,未设计主题实践环节,属于形式化执行。

三、执行中的常见误区与规范要求

1. 混淆执行的典型问题

以主题党日替代“三会一课”:例如将每月主题党日作为支委会或党小组会的唯一形式,导致党内事务管理功能弱化。

内容娱乐化倾向:部分支部在主题党日中过度开展文体活动,偏离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的核心要求。

2. 规范操作的核心要点

时间安排:

主题党日不占用“三会一课”的法定频次。例如,若主题党日已包含党课,仍需确保本季度其他党课的独立开展。

内容设计:

主题党日可包含“三会一课”内容,但需突出主题性(如“乡村振兴调研+支委会部署”);

避免将行政会议、业务培训等非党内活动纳入主题党日。

记录要求:需在会议记录中明确标注活动属性(如“主题党日+党课”),并分别存档备查。

四、常见问题解答

1. 党员因故缺席主题党日或“三会一课”如何处理?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第二十条,对缺席党员应及时补课,并记录在册。例如通过“送学上门”、线上学习等方式落实教育责任。

2. 领导干部如何参与双重组织生活?

党章规定党员领导干部需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不得以工作繁忙为由长期缺席。实践中需避免“身份错位”,即领导干部不得在组织生活中作指示、提要求,而应参与讨论和批评。

3. 党小组会是否必须每月召开?

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十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但党员人数较少的支部(如不足7人)可不设党小组,相关职能由支委会直接承担。

给TA赞助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助
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资料合集

(20250218)各类综合性写作材料与素材合集(305篇)

2025-2-18 12:53:00

党建工作

党支部集体学习算主题党日还是党课,还是党员大会?

2025-4-30 10:55:0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