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准位·换好位·错开位
——怎样把领导讲话稿写到位
成 文
在机关文稿中,要说写作难度最大的,当属领导讲话稿,难就难在写稿子的往往并不是领导本人,也没有领导的水平,甚至连领导经验都没有,却要把稿子写得就像领导自己说的,还要充分展现领导水平。这样一个技术活,对相当一部分参与写稿的同志来说确实是勉为其难,但也正因为难,所以不仅考验人,更能锻炼人。
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要领,说复杂也复杂,写成一本书也未必说得通透;说简单也简单,简单得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把领导该讲的、想讲的话写到位。
所谓“该”,不是基于领导身份作出的技术判断,而是出于对领导如何才能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价值判断。领导讲话是职务行为,是实施领导、履行职责的基本方式,讲什么必须从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出发,经过充分思考和认真准备,决不能张口就来、信口而言。
所谓“想”,就是个人想法、主观意愿、工作意图,这些共同构成了讲话目的。领导讲话,目的不仅要明确,更要正确,所以“想”必须服从于“该”。领导“该讲的”与“想讲的”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果二者完全一致,说明工作的客观需要与领导的主观意愿高度统一,这样的讲话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所谓“到位”,我认为主要有四个评判标准:一是“职守标准”,就是能正确履行工作职能和领导职责,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职能错位,就是没搞准自己该干什么,干了本应由别人负责的事,如同该种田的去打猎、该打猎的去种田。职能缺位,就是该干的工作不干、该管的事情不管,放任自己的责任田撂荒。职能越位,俗称“越权”,就是超越职能权限、职责范围去做事,做了没有权力做的事,拍了不该拍的板,占了别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而浑然不觉甚至不以为意。二是“用户标准”,说到底就是让领导满意。三是“效果标准”,就是让听众受益,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有帮助。实际上,听众也是讲话稿的用户,只不过是间接用户。四是“文字标准”,就是准确、清楚、通顺、生动、干净。上面这四个标准,又可以分为两个维度——“职守标准”和“文字标准”是“客观标准”,“用户标准”和“效果标准”是“主观标准”;“职守标准”和“效果标准”属于“价值标准”,“用户标准”和“文字标准”则属于“技术标准”。这就意味着,“到位”应当是主客观的统一、价值追求与技术实现的统一。这“两个统一”很不容易做到,很多领导讲话稿之所以写了一稿又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可就是过不了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写到位,没能做到 “两个统一”。
在上面这套标准体系中,“用户标准”虽然排在第二位,但在现实中却是首要标准、第一标准,毕竟领导讲话稿是写给领导用的,领导不满意,写啥都白写。那么,领导满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合意、合身、合用——契合领导心意,符合领导身份,适合领导使用。合意,取决于对领导意图的准确领会或准确揣摩。合身,取决于对领导身份、领导职责的准确把握,能够依此量身定制讲话稿。合用,取决于对讲话稿用途、作用、效用等的准确把握。肯定成绩、加油鼓劲,指出问题、提醒点拨,分析形势、深化认识,部署任务、给予指导等,都是领导讲话之“用”。要让领导满意,合意、合身、合用这三个方面必须统一起来,就像我们帮领导定制服装,首先要了解其对于服装有什么需要,喜欢什么款式、颜色、料子,然后再按需定制、量身定制,如果定制好的服装正好适合在当下这个季节、这个场合使用,那领导就没有理由不穿上。
解释了那么多,要真正掌握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要领,最终还得落到实际操作上。写稿子,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写”,而在于“想”——写什么、怎样写都是想出来的,想明白才有可能写到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怎样才能把领导该讲的、想讲的话写到位呢?首先需要在“想”上用功,把领导“该讲什么”琢磨清楚,把领导“想讲什么”揣摩到位。把这两个问题想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了,再在“写”上着力,才不至于做无用功。如果拟稿人的想法与领导本人的想法高度契合,就是“合意”,拟稿人要想方设法提高这两方面的契合度。
那么,在“想”上用功,又该怎么“用”呢?我认为,必须从“位”上着想,关键是“定准位、换好位”,有的时候还需要“错开位”。下面具体展开来谈一谈。
一、定准位:关键是把讲话的时机、场合、对象等要素与领导职责紧密联系起来,在立体坐标系中准确把握“该讲什么”
新闻有“五要素”之说,指的是新闻报道中必须具备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等五个基本要素。领导讲话稿的写作,也少不了这五个要素,只不过使用方法有所不同——撰写领导讲话稿,未必需要把“五要素”一个不落地直陈出来,但却需要把领导讲话这个履职行为放到由时间、地点、对象、事项、原因等共同构成的特殊情境之中加以充分考虑,进而准确把握在这个情境中应该讲什么,讲什么才合情合理,既符合领导的身份和职责,又切合听众的关注和需要。老百姓常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领导干部在正式场合作讲话,除了要灵活运用这个原则,还要“在什么位置想什么事,有什么职务尽什么责”。
我体会,对领导讲话稿进行精准的写作定位,重在聚焦所谋所行所写之事,做好“三定”:定站位,定方位,定点位(在之前推出的课程中,我曾表述为以目标、问题、结果为导向的“定靶位”,这只是定点位的一部分,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定站位,重在研究确定写作立意的高度、文稿主题思想的高度,也由此决定了看问题的角度。撰写机关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稿,必须“居高望远好深思”,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想得深。站在山顶上俯视,站在山腰处平视,与站在山脚下仰视,看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视野的广度、格局的大小也不一样。撰写领导讲话稿,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学会“站在山顶看问题”。
——定方位,重在明确所写事项的发展方向和当前状态,并与讲话情境相结合,由此确定写作思路的循行路线。这就像我们使用电子导航系统,首先要进行GPS定位,确定导航者当前所处的位置,然后与目的地连接起来,并与路况实际相结合,才能规划出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最优路径。
领导讲话稿的写作,以谋事为前提,以干事为中心,而谋事和干事都需要紧扣职能职责,正所谓“在其位、履其职、尽其责”。所以,找准领导讲话稿中所写事项的方位,不仅需要以时空为基本坐标,还需要增加“职”这个特殊坐标——时,大到时代、时期,中到进程、阶段,小到时间、时机,都可以用时间轴来标定,由此确定的方位可统称为历史方位;空,指的是国家、地域、场合,以此为轴确定的是地理方位;职,指的是职位、岗位,对应的是工作方位、行事方位,也就是在谋划工作、推动落实的过程中,讲话者处在管理层的哪一级,所做的事处在工作链的哪一环。有了这样的三维坐标系,定方位就不再是难事。
——定点位,重在研究确定写作构思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谋篇布局的关键点。撰写领导讲话稿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由点及面、以点带面是基本的思维方法,也是常用的写作方法。关于需要找准抓住的点位,我总结了一整套,一共有12个,分别是:
抓住“目的”这个根本点;
抓住“需求”这个出发点;
抓住“时机”这个关键点;
抓住“场合”这个立足点;
抓住“主题”这个中心点;
抓住“站位”这个制高点;
抓住“实际”这个结合点;
抓住“问题”这个聚焦点;
抓住“指导”这个着力点;
抓住“创新”这个闪光点;
抓住“尺度”这个平衡点;
抓住“效果”这个落脚点。
上面这套“点位法”,系统梳理、全面涵盖了撰写领导讲话稿时考虑问题的着眼点、注意点,可以让我们在讲话稿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很好地串珠成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思维、整体效应。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既有时机、场合、主题、实际、问题、创新等显性点位,也有一系列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隐性点位,这些隐性点位属于“海面下的冰山”。在写作实践中,不少同志只注重显性点位,对隐性点位注意不到、考虑不够,这是影响写作水平、写作质量的重要原因。因为点位较多,如果展开来说,本文的篇幅就刹不住车了,这里暂且按下不表,有兴趣的同志可以自己琢磨怎样理解把握并加以灵活运用。
二、换好位:关键是设身处地为领导着想,努力使“该讲什么”与“想讲什么”高度契合、有机统一
有人把换位思考划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把完全的自己代入他人的情境,看似换了位,实际想法还是自己的,就和“换汤不换药”差不多,意义并不大;第二重境界是把部分的自己和他人的部分情况一起代入情境,尽管有为他人着想的成分,但往往会因为自身主观意志的强势介入,影响对他人想法的准确判断;第三重境界要求对他人的经历、能力、性格、条件等有很深了解,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完全忘记自己,把自己当成他人,按照他人的各方面情况去思考在某种情境下他会怎样想、怎样做。显然,进入第三重境界的换位思考才是成熟的。
我体会,为领导代拟讲话稿时,至少要站在领导的高度和角度进行三轮换位思考:
第一轮:把自己放在领导职责中思考。所要思考的是,如果我是领导本人,在所写事项中应当履行什么职责,怎样才能履行好职责。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好“该讲什么”的问题。
第二轮:把自己放在领导经历中思考。所要思考的是,在领导的学习、工作经历以及由此获得的学识见识和经验教训中,有什么与所写事项密切相关,并能结合到所写事项上、运用于所写文稿中。这是想方设法把写作思路桥接到领导思维上,借助领导的经验来行使领导的职权,既有助于彰显领导个性,又有助于展现领导水平,有可能部分解决领导“想讲什么”的问题。当然,要彻底解决领导“想讲什么”的问题,只有主动汇报、充分沟通,别无他途,毕竟领导想什么只有领导自己才知道。
第三轮:把自己放在领导风格中思考。所要思考的是,领导喜欢怎样的文风,习惯于怎样的话语方式,怎样写才能让这篇稿子就像是领导自己写的,怎样讲话才符合领导的口吻和语言习惯。
这样的思考,就像是为领导的思想量身。思考越深,量得越准,越有助于把稿子写得让领导称心如意。
也许有人会说,连思考问题这样的事情都由别人去做了,那领导本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事实上,领导要做的事情很多,有文秘人员帮助代拟稿子,领导可以腾出精力去抓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换位思考的作用不仅在于为领导想、替领导想,还在于能启发领导思考,帮领导想、助领导想,使领导把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更周密,这正是以文辅政的价值所在。但是,无论文秘人员怎样去换位思考,都不可能取代领导者的“本位思考”。代拟稿只能是代拟稿,最终讲什么、怎样讲,“话事人”永远是领导,领导的职责和作用是任何旁人都代替不了的。
三、错开位:关键是选准主题、错开角度,避免同一个会议上不同领导的讲话内容重复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位领导、一篇稿子,而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写稿前,要对会议活动的方案了然于心,清楚地知道这个会议或活动有哪些领导出席,有几位领导要讲话。如果能提前拿到其他领导的讲话稿或者提纲,那是最好,这样就可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错位构思和写作。如果拿不到其他领导的讲话稿或提纲,那就一定要到会议现场去听一听,知道前面的领导讲了什么,进而才能在给后面讲话的领导写稿子的时候,该呼应的呼应,该错开的错开。当然,如果几位领导的讲话时间接得非常紧,听完了前面的领导讲话,根本来不及再对后面的领导讲话稿进行对应处理,那就另当别论,这种情况下就要完全依靠预先的换位思考、错位写作。
遇到同一个会议活动安排有数位领导作讲话的情况,早在会议筹备阶段,材料起草组的负责同志往往就会召集相关同志一起研究、讨论、商量,看看怎样才能把领导讲话的角度和内容错开,然后再分工撰写。负责审稿的同志在进行审核把关的时候,错位情况也应作为必审项。这样从源头上抓起,既有利于确保会议质量和效果,又可以避免走弯路、做无用功。(4719字,2024年12月23日完稿,12月28日修改,2025年1月13日再改)